憋不住大便,或是疾病暗示,3个警报,别不以为然

人类想要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,最不可分割的就是“一日三餐”。人体所需的维生素、微量元素和各种氨基酸可以从饮食中获得。

然而,所吃的食物不会被完全消化和吸收,剩余的食物残渣会积聚在直肠中,最终形成粪便排出体外。当粪便积累足够长的时间,尿液就会来。

在正常情况下,成年人每天大约排便1-2次。保持每周排便3次以上是正常的。此外,每个人都可以养成自己的大便习惯。例如,早上排便是一种排便习惯,也是健康肠道操作的表现。

如果大便习惯不仅在最近有所改变,而且你经常感到无法控制你的大便,从你的大便中发出的波浪可能是疾病的信号。需要注意以下问题:

肠易激综合征。这是一种常见疾病,在年轻人和中年人中发病率很高,特别是20至50岁的人,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。该疾病最常见的表现是持续或间歇性发作,主要症状为腹痛、腹胀、大便重量快、大便形状改变等。一些患者还会经历腹泻和便秘的交替反应。

年轻人的肠易激通常与精神因素直接相关。焦虑、紧张或抑郁的长期精神状态影响肠蠕动和神经调节,从而诱发肠易激反应。此外,肠动力异常、脑和肠调节障碍和炎症均可导致肠易激疾病。

直肠息肉。它是肠道疾病的高发病率之一,指从肠粘膜表面突出的赘生物。临床上,肠息肉通常是炎症和腺瘤。肠息肉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,尤其是男性朋友。

直肠息肉最常见的表现是大便形状改变、腹痛、腹泻或便血。随着疾病的发展,这种症状会变得越来越明显,尤其是直肠大的腺瘤。患者不仅会感到无法控制大便,还会出现肛门脱垂和其他症状。

在正常情况下,炎性息肉可以在治疗后自行消失,但腺瘤性息肉则不同。它们不仅没有消失,而且有恶性转化的趋势。

直肠癌。长期不能排便也可能是主要疾病的征兆,如直肠癌。

直肠本身是储存粪便的地方。随着癌症的发展,它会不断侵入肠腔空,导致粪便储存处变得越来越窄。此外,癌症还能持续刺激肠粘膜痉挛和收缩。因此,患者在早期可能患有不同程度的粪便异常,包括无法控制的粪便、急性腹泻后的体重、粪便特征的变化等。

此外,随着直肠癌的发展,括约肌在达到浸润阶段后会被破坏,导致肛门肌肉失衡甚至丧失功能,而无法排便的情况会变得越来越严重。

以上三种疾病,都会导致患者憋不住大便,不仅大便次数明显增多了,同时还会伴随大便形状改变、甚至是便血等表现,特别是需要警惕息肉和肠癌的出现。如若症状持续两周以上仍然没有缓解,及时进行肠镜筛查很有必要。

发布时间:2020-04-04 12: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