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读者知道如何做以下事情吗?
怎么坐公交?
怎么坐地铁?
怎么坐高铁?
如何办理银行卡?
医院怎么挂号?
Isn & amp#039;这不是基本的生活常识吗,有人问?还有其他人需要被教导吗?
是的,有人问,许多人真的可以& amp#039;t.
所以最近Tik Tok博主小张通过拍生活常识短视频教你坐公交地铁,内圈粉一个月200万。
都说短视频的体量越来越大,博主也在拼命寻找新的话题,但没想到还是有那么多人的基本需求没有得到满足。
农民工小张没有& amp#039;起初我不在乎。她刚好看到一个网友问:有没有人教她飞。
小张回复:那我& amp#039;我上了飞机就给你拍。
年后,小张从老家县城坐高铁回南京。她顺手拍下了乘坐高铁的过程。
小张没有& amp#039;拍摄时没有自信。
似乎没有人愿意看到这一点,但如果呢?万一有人需要呢?
事实是,太多人真的需要这样一门常识课。当我坐高铁的时候,我经常看到很多人不& amp#039;不知道怎么刷身份证,怎么买票,怎么找出租车,到处问。
《如何坐高铁》受到很多关注,赞破42万。
3万条评论中,有人问了更详细的问题,网友们争相回答。把坐高铁这件事讲得很透彻。
后来小张正好去医院,就记录了挂号和读书的情况。
病、取药整套流程,很多网友表示没有一个人看过病,感谢小张科普。一个月内新关注人数超百万,小张觉得是奇迹,要知道她2022一整年才涨7万粉。
于是,她趁热打铁,开了专栏《如何如何》。
小张拍视频经验挺多,跟网红做了3年,自己全职做了一年半,但不温不火,她前期内容杂,美食、旅行、搞笑都有,喜欢用抖音滤镜把自己变成满嘴胡渣的大叔。
《如何如何》系列比小张之前的内容更朴实,没有花哨技巧,一人出镜,一两个小时拍一条,再剪辑半小时。素材包括生活、工作,还有网友贡献选题:
如何去麦当劳、肯德基、星巴克点餐?
如何买票看电影?
如何一个人去海底捞吃火锅?
如何办理五险一金?
如何叫网约车?
……
小张一路从抖音火到微博,登上热搜,被官媒报道。
她抓紧在B站、视频号开账号同步更新,抖音账号也获得更多流量,粉丝涨到284万,B站17天吸粉20万。
谁也没料到生活常识教程竟是流量爆款,但要说做生活科普的博主并不少,为何小张爆火?
她的视频有三个亮点戳中网友:
1、拍摄讲解详细,态度真诚不说教
本来视频就比图文更容易传递这种生活场景,小张还给你拍得明明白白。
小张拍的有多细?
网友说:如果有需要,我想进门先迈哪只脚,她都给你整的明明白白。
以《如何一个人吃海底捞》为例:
从进店坐下—点菜—菜品介绍—服务员服务—品尝—结账,整个过程像粉丝跟着小张一起吃了顿海底捞,完全沉浸式体验。
她还穿插实用性建议,如点菜前注册会员积分,一个人吃四宫格锅底最实惠,像虾滑可以请服务员帮忙下锅……
网友问,第一次吃火锅怕被人笑话,在服务员面前露怯怎么办?
小张也都给出贴心意见。
视频结尾,她鼓励没经验的网友多提问,有经验的网友会热情解答补充。
2、内容刚需,契合网友需求,切实解决问题
有粉丝说:照着小张的方法去医院挂号,非常实用。
在小张账号留言区,类似反馈越来越多,她也很有成就感。
小张是县城出身孤身到上海南京工作,她对很多人和她一样来大城市的人心理变化感同身受,所以她能用平等包容的视角给需要的人尽可能清晰的答案,无论是0经验人士还是社恐群体都适用。
我的视频也许不能百分之百教会大家,但我想传递一个观念,遇到任何没接触过的事情都不要害怕。
眼看中老年粉丝增多,小张明白叔叔阿姨正努力适应快速发展的互联网,他们可能不会用寄快递、点外卖,所以会针对中老年群体关心的问题解答。
无门槛帮每一个人缩小信息差,这正是网络的进步与价值所在。
3、引导大家正确面对未知事物,打破焦虑情绪
人生要经历无数第一次,谁保证每个“第一次”都能完美?
城里人对坐地铁、吃肯德基很熟,但到农村,对耕种、插秧、施肥完全不懂。
我们的习以为常的,也许是他人的不知所措,所谓生活常识更多是你对你身边的环境相对熟悉。
就算你去过100次城里的星巴克,不代表你就在小镇的咖啡店感觉熟悉自在。
在教星巴克点单时,小张强调:星巴克虽然贵,但它就是一家饮料店。
看到有人自嘲说喝不起星巴克这么高级的东西,小张认为星巴克就是一杯咖啡,无需附加太多意义和光环,很多未知的事物都是这样。
小张希望通过视频分享自己如何看待生活中窘迫尴尬的瞬间,并坦然面对它们。
这戳中了非常多网友,他们卸下心防畅所欲言,倾诉自己的“无知”与“没有常识”,还自爆黑历史:
25岁才第一次一个人去医院挂号看病,真是一种挑战。
我不知道怎么去餐厅吃饭或者吃自助,小时候在乡下,现在在城里读高中也不怎么去,因为不知道流程。
我没坐过飞机,我不理解为什么有人觉得大家都应该会,我连高铁都没坐过几回,我在评论区说完有人说我穷。
如果我当年也有这样的介绍至少能安抚一下那颗年轻、敏感的心吧。
有时百度只是笼统介绍,可能还有错,这种科普很好,不关乎学历高低。
一个室友问我宜家是什么,我下意识很震惊,反应过来后我为我当时的震惊羞愧很久。
陷在信息差里的其实是沉默的大多数,小张能共情,无偏见,用善良和朴实给人安全感和妥帖感,所以大家喜欢:
能在生活细节上丢掉想当然的思维和轻蔑的态度,去共情且提供帮助的人,该是多么温柔善良得体。
对平台来说,小张的内容有价值、有人气、在社会层面引发正向思考,当然积极扶持。
爆火后,变现也容易了,小张边卖货边接广告,她认为多赚钱,就能体验更多未知的事,拍出更丰富的科普内容,这是一种良性循环。
无论是打工仔小张还是我们每个人,只要给别人创造价值,就可以得到别人的肯定。
我们不需要给用户一个世界,而是让用户从一个点打开了解一个世界的大门。
小张从网友需求出发,积累一个个生活常识,做透这个点,让别人有收获,得到认同,带动口碑传播,有了“社会生存学顶流”的标签,快速打造出一张个性名片并脱颖而出。
(举报)
发布时间:2023-06-10 16:08